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涉及了哪些会计科目-_货款未付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二掌柜 发布于 2023-11-30 阅读(62)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涉及了哪些会计科目?_货款未付属于什么会计科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涉及了哪些会计科目-_货款未付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1.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涉及了哪些会计科目?
2.货款未付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涉及了哪些会计科目?

1、材料已经入库,但是货款未付,发票也未开来,就要办理暂估入库,涉及到以下会计科目:原材料和应付账款科目。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2、材料已入库,发票已开来,就是货款未付,涉及到原材料、应交税金和应付账款科目:

借:原材料-某材料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供应单位

账务处理

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发票账单、随货同行发票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 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按应付的价款,贷记本科目。

企业购物资时,因供货方发货时少付货物而出现的损失,由供货方补足少付的货物时,应借方记“应付账款”,贷方转出“待处理财产损益”中相应金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应付账款

货款未付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会计分录 :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未付的货款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只要做一张凭证就可以了。

应付账款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通常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应付账款”科目应当按照不同的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本科目期末余额也可以在借方,反映预付的款项。

扩展资料:

应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发票账单、随货同行发票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 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按应付的价款,贷记本科目。

企业购物资时,因供货方发货时少付货物而出现的损失,由供货方补足少付的货物时,应借方记“应付账款”,贷方转出“待处理财产损益”中相应金额。

(二)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资的,在发出商品等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回购商品等的价款,借记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企业如有将应付账款划转出去或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百度百科-应付账款

货款未付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

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

对基本会计等式,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标签:  资产 科目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