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问题_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基本原理2.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产生方式

二掌柜 发布于 2024-03-13 阅读(64)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问题_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基本原理2.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产生方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问题_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基本原理2.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产生方式

1.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问题
2.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基本原理 2.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产生方式
3.资产和负债如何形成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对所得税有何影响
4.合并报表的暂时性差异如何处理?
5.CPA《会计》总结: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问题

1、以前会计准则规定的是利润表债务法,现在新准则使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债务法下的两种不同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利润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注重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是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间的差额,它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随后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它更强调差异的内容;而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则是指在计税时,应归属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因而从暂时性差异的内涵来看,它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不是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利润表债务法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及其税基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与利润表债务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的差额,而非当期的差额。因此,只能将期末暂时性差异与期初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影响额视为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程序: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3、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照直线法,净残值为0。计提了1年的折旧后:

账面价值= 1000-200=8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100=900万元

4、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2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17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2000万元

5、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间的差异就是暂时性差异,其中: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6、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

计税基础为15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增加,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7、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

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减少,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8、损益表中的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期间的税率

补充:说明你没有好好看书和我前面的回答,第3点不是说了吗,未来税前可以列支的金额,即税法允许未来可以扣除的金额呀。比如例子中的,账面每年提折旧是200万,税法只允许100万折旧,那么还有100万是未来允许税前列支的。好好看例子,就会明白了。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基本原理 2.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产生方式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deductible temporary difference),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外文名 :deductible temporary difference 作用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含义 :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 差异分类,词语解释,相关关系,产生原因,计算方式,第一步,第二步,主要作用, 差异分类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词语解释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有关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计税基础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税时应归属该资产、负债的金额,即资产与负债的实际价值。 计税基础对资产而言,是指资产将来处置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如:企业取得货币资金捐赠1000万元,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即计税基础为0,因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0万元,这个时候应该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0万元 计税基础对负债而言,是指负债帐面价值扣除未来支付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如:某企业2006年12月因违反政策被罚款10万元,尚未支付,会计上确认为负债,账面价值为10万元,按税法规定这笔罚款不能税前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万元-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0万元=10万元,所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账面价值10万元-计税基础10万元=0元。 支出明细 另外,对于某些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专桉,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也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例如: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发生了80万元的筹建费,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即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而按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后5年内分期抵扣。以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第1年为例:当年可税前扣除16万元,未来可税前扣除64万元,计税基础为64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64万元。 暂时性差异按照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中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会增加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具体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如:企业计提违约的预计负债50万元,税法规定将来实际发生赔偿损失时可以税前扣除,则该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50万元,计税基础50-50=0元,为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可抵扣金额,即减少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具体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如:2007年初企业购入某项设备原价为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和税法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7年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万元;2007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设备可收回金额为44万元,则其帐面价值为:50-5-1=44万元,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为:50-5=45万元,为可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万元(45-44)。 相关关系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的关系 实务中,人们往往难以区分三个差异,只有弄清三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从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中摆脱出来,更好地理解新的会计准则。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确认、计量、报告的依据不同,二者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按照差异对会计报告的影响期间划分,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所谓“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益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税收益,不会影响以后各期的收益,因而,永久性差异不必作财务调整处理,各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理相同。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时间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该项差异会消失。这是与永久性差异根本不同之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 关于二者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误区:一是把二者混为一谈;二是认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笔者认为二者既有联系,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 会计收益可以用收入减支出来计量,也可以用净资产来计量。若不考虑企业所有者本期追加投入的资本和企业本期分配给所有者的利润,企业本期的会计收益等于期末净资产减期初净资产,而净资产又是资产减负债的结果。这样,原来的时间性差异(按税法确定的收入、支出与按会计确定的收入、支出的差异)转化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税法确定的资产、负债与按会计确定的资产、负债的差异)。 实务中,如果税法与会计确认某项收入或支出的时间不同,则必然产生一项时间性差异,同时也会使一项(或几项)资产或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额,即产生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者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时间性差异着眼点是利润表,从收入或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会计期间内产生的此类差异。暂时性差异着眼点是资产负债表,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 (2)侧重不同:暂时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内容,可以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够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它可计算其当期的影响,但不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 (3)范围不同: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比时间性差异更广泛。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可分为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两类。时间性差异是因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上确认的期间与税法规定申报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而其他暂时性差异是因其他原因而使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例如: 1初始确认会计与税法规定不相同的事项或交易。 2并购成本根据购入的可区分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可区分的资产和负债,但计税时不作对应的调整。 3资产被重估,但计税时不作对应调整。 4合并产生的商誉。 5在子公司、分支机构和联营企业中的投资或在合营企业中权益的帐面金额与投资或权益的税基不同等等。 (4)性质不同: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当期差异,暂时性差异反映的是累计差异。 产生原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从经济含义来看,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就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缴所得税,符合有关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关书籍 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60万元。从整体上来看,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缴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如,企业对将发生的产品保修费用在销售当期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但税法规定有关费用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企业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相关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在以后期间有关费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使得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减少,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算方式 [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6年12月20日购置了一台设备,价值为52万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公司2007年至2011年每年扣除折旧额前的税前利润为11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该项会计政策与税法要求相符。2009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10万元。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设备在2009年12月31日以前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重新预计净残值仍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更。为简化计算过程,假定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第一步 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及其暂时性差异单位:万元 表注: ①账面价值=资产原值-累计折旧-累计减值准备,如2009年账面价值为:52-10×3-12=10万元;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准备之和与原值相差2万元,是残值。在本例中,残值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②税基为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为纳税目的将可抵扣的未来流入企业的任何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如2009年税基为:52-10×3=22万元 在本例中,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每年计提折旧金额为10万元[(52-2)÷5],两年的累计折旧金额为20万元。其每年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等 1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 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在这两年内,无论财务会计或是税务会计,均以10万元折旧计提数作为利润的扣除,会计的账面价值与税基并不存在任何差异。 计提所得税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 33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0000 本例中,2009年12月31日,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22万元(52-30);可收回金额为10万元。因此,该公司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12万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0000 应注意的是,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然后才能进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财务会计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52-30-12),税基为22万元,出现账面价值比资产的计税基础低,产生暂时性差异12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96(12×33%)万元。 第二步 以所得税为轧平账 暂时性差异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2904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00×33%)39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00000-100000)×33%]330000 2010年至2011年每年计提折旧时,应按该设备2009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万元和尚可使用寿命2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即每年计提折旧金额4万元[(10-2)÷2].每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年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等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2010年账面价值为6万元,税基为12万元,暂时性差异为6万元,且账面价值低于税基,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1.98万元(6×33%),由于年初余额为39600元,所以本年应该转回19800元(19800-39600)。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330000+19800)3498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0×33%)198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00000-100000)×33%] 330000 2011年,设备按时报废,取得残值变价收入2万元,报废前计提折旧4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全部转销,应交税金为33万元(110-10)×33%,以所得税为轧平,即所得税入账金额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应交税费之和。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等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借:所得税3498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98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0000 主要作用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引入暂时性差异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漫画 (一)暂时性差异不仅包括了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而且包括了所有的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其他暂时性差异,能充分完整地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缴纳过程,能提供更为全面的所得税会计资讯。 (二)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和负债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累计的差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分开列示,可以揭示报告日存在的资产和负债在未来期间因所得税导致现金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情况,有助于资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 (三)暂时性差异概念符合资产负债观,用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资产与负债作为计量标准,可以避免企业确认收入和费用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的几率。因此,可以提高会计资讯品质。

资产和负债如何形成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对所得税有何影响

1、资产负债表法的原理就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各个会计科目的计税基础与会计基础想减得差。

力图简化,只要把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做减法就可以得出递延税

2、暂时性差异的含义是由于税法和会计法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产生方式是按会计法上计算的缴税金额与按税法计算的缴税金额不一致。由此产生差异

合并报表的暂时性差异如何处理?

资产和负债如何形成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对所得税有何影响

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后年度当会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者列示的负债偿还时,该差异会产生应课税金额或扣除金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因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本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与该项负债相关的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不能税前抵扣的费用,对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有何影响?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有何影响?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不能在税前扣除的费用,是指在按税法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在税前扣除的费用,但是这个费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那都是可以记入到费用中的,这就使得这部分费用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就会影响到应交所得税额的。

但是对于费用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和是否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那就得看这个费用的具体的内容与性质了,不可一概而论的。如行政性的罚款,税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那么这样的差异,就是永久性的差异了,会计上现在不确认这样的差异,所以它就不会形成暂时性差异的,更不得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如果这项费用是广告费,只不过是超支了部分,那么超支部分,就是可以在以前的会计期间内,继续税前扣除的,那么这个主会形成暂时性差异,这就的就是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了。所以相关的具体的费用扣除的标准与细节,是要在税法中才能得到系统的学习与了解的。这里我就只针对你的问题而举了两个简单而常见的例子,以说明你的提问中的问题而已!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当日,资产账面价值640万元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对所得税没影响,纳税调减40万元应税所得额。

你说的是所得税这个费用科目?

cpa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计算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企业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其确认收支的口径往往是不同的。如税法规定: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些支出均属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当体现在其经营损益中,应在计算税前利润时予以扣除,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就产生了差异。再如,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从会计核算上讲,属于企业的一种收益,构成税前会计利润的组成内容;而税法则规定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样会计上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税收上计算的纳税所得之间也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会计期间都有可能产生,它在本期发生以后,不能够在以后期间转回。

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专案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差异。如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税法规定其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提取10%的折旧。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规定其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折旧法计算每年应提取20%的折旧。这样,从一个会计年度看,由于会计核算和税收计算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不同,从而使得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产生差异,并由此导致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和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以后,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的因计提预计负债而确认的损失与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损失之间的差异,作为时间性差异;由预计负债所确认的损失与按税法规定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损失之间的差异,作为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

应付税款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与纳税影响法相对。在这种方法下,本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所得税金额,由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所得税金额,由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数不作跨期分摊,故而不反映在“递延税款”账户中,只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目前,我种方法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广为采用。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递延法

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企业采用递延法时,应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照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各期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chinaa./new/403%2F404%2F415%2F2006%2F10%2Fbi065234413101600230-0.htm

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问题!

举例:

假如企业筹建期发生了30万的筹建费用(开办法),会计是在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是在不低于3年内摊销。

因此,该项资的产账面价值为0,而计税基础为30万,就产生了30万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可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摊销作为费用),为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

所以,在当期计算所得税时,计入损益表的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利润进行计算,差异反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简易的损益表

(1)收入:100

(2)成本:60

毛利=40万

(3)开办费:30万

(4)利润:10万

减:所得税2.5

(5)净利润7.5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万+20万(30-10,分三年摊销)

=30万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30*25%=7.5万

借:所得税费用2.5 (1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 (7.5-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

而当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样的,假如负责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样,也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请比照进行处理。

比如预计负债(对应的是计入损益的费用),税法不允许扣除(但未来真实发生时会扣除),因此也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供参考。

如何理解资产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你好,

解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暂时性差异是针对纳税基础或依据而言的,也就是计算税额所用到的计税基础或依据。

其次这种差异是由于会计核算上的计账准则与税法上去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或依据的标准不同,而引起的会计上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上的计税基础或依据的不同,而形成的这种数额上的差异。

所谓的暂时性差异,就是表示这种二者之间的这种数额上的差异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存在的,但在较长期间来看,这种差异却是不存在的,那么这种差异才称之为暂时性差异。

如果这种是暂时性的,那么这种差异又可以进而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差异,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两种,这两种差异所形成的后果,那就是前者是形成当期少交税,但后期后逐期补足的;而后者是形成当期多交税,但是后期会逐期收回的!前者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后者则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什么是暂性差异和暂时性对所得税的影响

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缴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特殊专案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专案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从以上处理可以看出: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变化就是核算理念由时期转变为时点,即利润表债务法是先计算本期递延税款的发生额,然后“期初加减本期发生等于期末”,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先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然后“期末减期初等于本期增加或减少”。因此,确认和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前提。而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所以“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

在所得税会计中资产和负债在处理暂时性差异时为什么相反?

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是现在不能抵扣将来可以抵扣,你可以从会计分录来理解,

借:所的说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本年缴纳的所得税只有所得税费用是允许扣除的,所以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种递延所得税资产要以后扣除

借:所的说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跟上边相反。你这样理解容易记忆。

所得税会计学习,如果要参加考试,你只要记住结论和个列等,和如何计算就行了。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谢谢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不是暂时性差异,而是永久性差异。无形资产只有会计与税法的摊销年限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才是暂时性差异。

如内部研发支出1000万元。会计上是1000万元。而计税基础是1500万元(可加扣50%)这其中的500万元差异是永久性差异而不是暂时性差异。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为什么?

因为现在不搞计税工资了,会计和税法的应付职工薪酬就没有差异了。

题目中4,5不形成暂时性差异,我已经基本了解,但是不能理解6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关于6对所得税的影响

第6题是退货,货退了,应收账款肯定冲销了,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坏账准备同时结转,当然就没有暂时性差异啦。

CPA《会计》总结:暂时性差异

  《准则》提出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的概念,将暂时性差异界定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首次将符合条件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也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

下面举例分析存在暂时性差异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纳税调整。

通常情况下,如果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按照《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2010年12月25日,甲企业购入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0%。

2011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000元(80000÷4),设备的账面价值为60000元(80000-20000);税务上计提折旧 32000元[80000×4÷(1+2+3+4)],设备的计税基础为48000元(80000-32000)。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2000元(60000-48000)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元(12000×30%)。2011年,应缴企业所得税 26400元{[100000-(32000-20000)]×30%}.

借:所得税 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64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600

暂时性差异

 [经典例题]

 [例题1·单选题]正保公司2007年12月1日购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1 000万元,会计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规定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7年;则2008年12月31日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8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0万元

 [例题2·单选题]正保公司2008年1月1日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5 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5 500万元。则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 5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 000万元

 [例题3·多选题]下列负债项目中,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有(  )。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应付职工薪酬

 E.预计负债

 [例题4·多选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差异,该差异可能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可能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C.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不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D.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看,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在资产负债表中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随时间推移将会消除。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税额

 E.时间性差异是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一定是时间性差异

 [例题5·多选题]下列情况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是(  )。

 A.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B.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C.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D.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E.企业发生亏损

 [例题6·多选题]下列内容关于所得税说法正确的有(  )。

 A.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未来允许税前列支的金额

 B.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成本-本期及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C.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本期及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D.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E.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成本-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题答案]

 1.A

 [解析]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5=800(万元);计税基础=1 000-1 000×7/28=75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800万元>计税基础750万元,其差额为5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A

 [解析]资产的账面价值5 500万元>计税基础5 000万元,其差额为500 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3.BE

 [解析]选项AC短期借款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选项B可能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如果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的相同就不产生差异,如果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的不相同就产生差异;选项D应付职工薪酬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支出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税法以后期间不允许扣除,产生非暂时性差异;选项E会产生暂时性差异。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选项BE.

 4.AB

 [解析]选项C,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选项D,由于存在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所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不一定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税额;选项E,时间性差异是暂时性差异,但是暂时性差异不一定是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涵盖了所有的时间性差异。

 5.AD

 [解析]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发生亏损,税法上规定可以在未来期间抵税,所以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注意:可抵扣是未来期间可以抵扣,现在要纳税;应纳税、应纳税是现在不纳税,以后纳税。

 6.ABD

 [解析]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其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用公式即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例题总结与延伸]

 新准则下的暂时性差异和旧准则下的时间性差异是不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加广阔,暂时性差异涵盖了所有的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从资产负债表观出发,而时间性差异是从利润表观出发。

 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并不计入利润表中,因此从利润表角度并没有时间性差异,而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1.可抵扣暂时性

 可抵扣暂时性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从经济含义看,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意味着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企业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交所得税。

 (2)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一项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构成负债的全部或部分金额可以自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企业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会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

 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

 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代表账面价值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即未来期间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意味着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标签:  差异 暂时性